關于GB36600和污染土壤風險管控問題的回復
關于GB36600標準中的第一類用地和第二類用地,如果地塊為某第一類用地,調查發現土壤中污染物超過第一類用地的篩選值,存在污染,但是污染物含量未超過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是否可采取將該地塊的污染土壤運輸至已明確規劃用途的第二類用地,作為風險管控手段?
針對經調查,超過GB36600標準中第一類用地篩選值,但未超過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地塊的污染土壤是否可以運輸至已明確規劃用途的第二類用地,作為風險管控手段的答復: 污染土壤轉運不是風險管控的手段,不得把轉運污染土壤作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方法。如果在實施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過程中需要進行異位修復或對修復后土壤進行再利用,確要轉運的,需要符合以下規定: 一、《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不得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HJ25.5-2018)中規定,若修復后土壤外運到其他地塊,應根據接收地土壤暴露情景進行風險評估確定評估標準值,或采用接收地土壤背景濃度與GB36600中接收用地性質對應篩選值的較高者作為評估標準值,并確保接收地的地下水和環境安全。風險評估可參照HJ25.3執行。 三、《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修復施工單位轉運污染土壤的,應當制定轉運計劃,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污染土壤數量、去向、最終處置措施等,提前報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轉運的污染土壤屬于危險廢物的,修復施工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處置。 四、接收地接收的土壤污染濃度超過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的,需要對接收地實施風險管控,并按照HJ25.5-2018提出后期環境監管建議。接收地接收污染土壤之后,如果對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或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根據《土壤污染防治法》應當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表明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則轉運污染土壤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土壤污染責任。